美国各军种为争取预算,炒作“中国威胁”,早已司空见惯。然而,某个军种就采购何种武器最有效对抗中国展开内部争论,这却比较罕见。
美国前空军参谋长迈克尔·莫塞利近日在防务新闻发文警告,切勿过分依赖无人机。他指出,若要赢得与中国的潜在冲突,美国空军更应倚重战斗机和轰炸机。
莫塞利对美国空军现状的担忧,正反映出近年来国际军事观察领域一种新兴共识:小型无人机正在深刻改变现代空战的形态。
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大规模运用催生了这种观点。例如,美国军事媒体《战争困境》今年三月曾预测:无人机已控制乌克兰空域,这标志着现代空战的重大变革,然而美国空军对此却措手不及。
美国军方对“战争困境”的认知,根源在于其内部长期存在的成本考量。尽管F-35闪电战斗机仍是美军应对高强度常规战争的核心力量,但面对沿海地区大量低成本无人机的集群攻击,其作战效能存疑,且军方计划采购的1763架战机的巨额成本也引发了担忧。
“闪电”战斗机的采购成本约1.3亿美元,然而其后续维护和运营费用却高达至少4.6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中国制造的自杀式无人机单价最高也不过3万美元。这意味着美国空军购买一架“闪电”战斗机的资金,足够购置约1.5万架这样的自杀式无人机。
考虑到“闪电”战机近年来任务完成率始终徘徊在50%左右,“战争困境”研究机构建议美国空军缩减战斗机采购规模,优先采购更多无人机。此举也契合五角大楼近两年推崇的趋势,即大力发展无人机和无人艇参与台海军事行动的“地狱景观”计划。
美国前空军参谋长莫塞利认为,将无人机作用过度夸大是毫无根据的。他指出,从实战效果看,现代空战依然需要大型轰炸机和隐形战斗机协同作战。例如,十月份五角大楼为打击胡塞武装的地下武器库,就出动了B-2“幽灵”隐形轰炸机实施空袭。
尽管此次军事行动显得有些小题大做,莫塞利认为,这反而凸显了现代战机在空战中的重要性和震慑作用,小型无人机显然无力攻击深埋地下的弹药库。
文章指出,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带来的“改变空战模式”的错觉,源于俄乌双方作战主要集中在地面,而非大规模空战。只有在双方空权争夺胶着的情况下,小型无人机才得以发挥重要作用。
然而,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中国挑战,与俄乌冲突的性质截然不同。
莫塞利指出,面对中国这样的强敌,美国空军应优先倚重具备更强突防能力、更广阔作战范围和更高杀伤力的隐形战机和轰炸机。他强调,这至关重要,不能仅盯着单机成本,而忽略了战机的实际作战效能。
莫塞利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。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表现出色,引发了对大型战机未来价值的广泛质疑。然而,如果无人机真的如此有效,那么中美等国为何仍大力发展第六代战斗机呢?
此外,需要补充一点:莫塞利对美国空军大型战机的期待,与近年来这些战机令人担忧的完好率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尽管美国空军每年获得巨额预算,但其战斗机的完好率却始终不见起色。